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所在,在青岛市高新区,宝博集团董事长高明作告诉记者,该企业生产的码垛机器人主要供应青岛各大养殖企业,其中最大的采购商为六和集团,2012年至今已向其采购了70台码垛机器人,大大降低了养殖企业的人力成本。
“一台码垛机器人能够替代5-6个人工,若人力成本以5万元/人/年计算,不到两年就能收回成本。”高明作表示,从2010年起,码垛行业的机器人开始加快普及,主要是受两个原因影响,一是新生代不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引发招工难,二是养殖行业近年的下行趋势和飞速上涨的用工成本产生矛盾。
在高明作看来,码垛机器人在化工和面粉等生产运输企业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搬运不但是体力活,诸如上述行业的工业粉尘对身体的危害也很大,工伤补偿对企业而言是潜在的成本,化工和面粉企业机器代人在未来将成为趋势。”
以上仅为码垛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而谈到焊接机器人领域,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斌也对产业前景抱以认同。他介绍,相比传统焊接生产线,上一条波浪腹板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用钢量可以节省30.4%,工人可减少50%,而且省去吊车、装焊丝、员工安全等很多管理问题。
在节省用料与人工成本的同时,机器人也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张斌表示,波浪腹板作为节能低耗产品,销售前景不错,而按照1+2方式(即1条生产线、2台焊接站、4台机器人)计算,设备投资回收期大约是17个月。
既然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明显,但高明作表示,受制于资金压力和员工素质,工业机器人大面积铺开还需要一段时间。“以养殖行业来说,大家资金都很紧张,而机器人采购资金不菲,大面积采购会给企业资金链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在售后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工人的不当操作,机器人时常会出现故障,这需要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国产机器人仅做中低端应用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显林告诉记者,要让更多的工业企业用上机器人,必须加强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以此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并通过开发新型金融产品让企业先试先用。
然而,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并非易事,在企业组装厂的一台多关节码垛机器人前,王显林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只能生产机器人外壳和机械抓手,并具有研发控制器的能力,但各关节处的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还无法突破,只能依赖进口。
记者看到,多关节机器人结构其实并不复杂,除金属外壳外,四个能够运动的关节处都装有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各一台,为关节提供动力,而整个机器人的控制,则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实现,这台码垛机器人的控制器是一个半米高的大铁箱。“‘三大件’占去了造价的6成,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王显林介绍,以这台多关节机器人为例,要使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各4台,两者单台的进价分别约在3万元和1万元,而一台控制器价格约为5万元,三者相加约21万元,而这台机器人的造价才30多万。
记者从王显林口中得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主要分布于瑞士、德国和日本,其中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四家公司,它们被称为机器人王国的“四大家族”,而目前青岛市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从以安川为代表的日系生产商手中采购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也使售后服务非常不便。王显林表示,他们并不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维修技术,如果售出核心零部件出现问题,他们只能拿一个新的给顾客替换,然后把坏的寄回日本维修,时间周期较长。
对此耿凯表示,机器人产业分为本体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三个方向,但受制于核心技术,机器人本体制造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是在做集成应用。“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机器人,目前少数企业也能做出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但是精度和可靠性和国外特别是日本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只能做中低端应用,码垛机器人出现几毫米偏差没关系,但焊接机器人就容不得丝毫偏差。”
不过耿凯也表示,即使核心技术一时难于突破,机器人应用量的增加,对中国产业升级换代也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机器人是工业金字塔的塔尖,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青岛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离不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