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工业2.5时代,甚至少数省市已经接近工业3.0时代,但为数尚多的中西部地区甚至还没有达到工业2.0的发展水平。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是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全面结合为基础的。而中国制造业的“两化”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低端CAD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得到很好普及,但应用于各类复杂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智能化高端软件产品缺失,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源计划软件、电子商务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
工业4.0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中国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是好事,表明中国业内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注,但需要清醒地认识中国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切忌盲目跟风,动辄提借助工业4.0实现工业赶超,到头来恐怕落得“麻雀跟着夜猫子飞——打食的打食,熬夜的熬夜”的窘境。
客观理性看待工业4.0
德国在工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也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国凭借信息通讯技术优势正在推进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另一方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甚至部分高端领域开始抢夺德国市场。
所谓“工业4.0”,是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推出的工业发展战略,要想认识这一战略,需要首先认识以下两个大的背景。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纷纷推行 “再工业化”战略,积极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德国虽然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依托其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保持了“一枝独秀”,但由于出口相对萎缩,经济发展也渐现疲态。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提出的。在德国专家看来,德国在工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也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国凭借信息通讯技术优势正在推进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另一方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中低端甚至部分高端领域开始抢夺德国市场,正如德国联邦工业协会(BDI)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指出的, “欧洲企业占全球通信和信息技术市场份额不到10%,德国错失了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头羊的机会。”
另一个大的背景是,近年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孕育,谁抢占了新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谁就是掌控了未来。正如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的,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有“一箭双雕”之效:一是在德国制造业中推行信息物理系统(CPS)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全球范围内牢牢占据信息物理系统市场,确保德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德国推行工业4.0的核心或者叫愿景在于,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以引领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企业将建立全球网络,把它们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信息物理系统,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
这一提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1年,美国智能制造领导联盟在发表的《实施21世纪智能制造》报告中,就提出通过信息技术与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和业务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打造智能工厂。2012年,美国GE公司在发布《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白皮书》中,就提出了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认为将先进设备与IT融合,将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
近期,笔者受邀参加了德国西门子公司、SAP软件公司以及美国通用公司主办的各种研讨会和讨论会,各会无不围绕这些相似的概念,这些公司已经或正在加紧游说中国相关部委或者央企,笔者分析认为,表面看来是宣传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或趋势,而实质目的是抢占我国高端工业软件及系统市场。
立足基本国情科学认识
中国工业发展阶段
理论体系是整个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前提。目前国内对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
尽管对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仍然存在争议,但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出的,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