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国家加入这场竞赛,工业化占优的德国自然不愿浪费优势。“工业4.0”工作组认为,一旦智能工厂的系统成熟,德国不但能够稳固其在制造业上的全球领导地位,也能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还可以为信息物理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新的领先市场,并为之服务。德国将之称作“双重战略”。专家分析说,“工业4.0”关系到每一个大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德国寄希望于“工业4.0”来应对资源、能效等全球挑战,智能生产能够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举个例子,许多生产线即便没有任务也得保持运转,消耗了大量电力,如果智能管理系统能在生产间歇把不工作的部分断电,将显著减少能耗。污染排放也可以被纳入控制范围。“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瓦尔斯特博士畅想,未来的智能工厂可以走近城市,员工将免受长时间通勤之苦。
这一系列美好图景,足够让德国人铆足劲了。
“工业4.0“将成全球生产语言
“工业4.0”离实现有多远?有人说得20年,而齐尔克认为,2016年才会有首个“智能工厂”的大型组件投用,构建一个完整的工厂可能要到2023年之后。
VDMA执行理事会成员劳恩说:"工业4.0"将成为全球通用的生产语言。”但如何制定通用的标准是摆在企业和学界面前的最大难题。齐尔克打了个比方,“乐高积木之所以能轻松地彼此搭接,是因为积木都由同一个生产者生产,但机器设备并非如此。”“工业4.0”的标准化不仅涉及硬件标准的统一,还有诸多软件的制定,要求机械、加工制造、自动化工程和软件领域的企业协作并统一标准。
安全性问题是另一个巨大挑战。当网络系统更大规模地融入工厂,如何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对人和环境构成危害,同时保障设施和产品中蕴含的重要数据和专有技术不被攻击或窃取。虽然专家们反复强调“工业4.0”不会把人赶出智能工厂,并认为老工人可以延长职业生涯,从而应对老龄化挑战,但未来工人的角色必将面临转型。减少的是生产环节的工人,但同时会创造系统设计、研发和整合方面的岗位,这对员工的能力和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培养一支为“工业4.0”做好充分准备的生力军。
野心勃勃但征途漫漫,新一届欧委会的数字经济和社会委员奥廷格在支持的同时友情提醒,“德国的 "工业4.0"不能只成为一句时髦话。”
(驻欧记者 王钰深)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