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减少对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保障安全生产,保持和提升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刚才您也提到了工业互联网。业界普遍认为,工业互联网会成为国家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极。您觉得这个产业的规模和潜力是怎样的?
苗圩: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工业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也注意到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据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估算,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三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做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从两个方面切入,实现融合发展。第一个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制造。第二个方面,就是把互联网引导工业企业、工业行业中去。互联网发展方面,中国有一批互联网企业成为国际竞争的领跑者。把这些企业发动起来,和工业企业密切融合,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就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组织论证工业互联网整体的架构。互联网时代是自上而下的架构,工业互联网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从数据中心怎么建、云服务怎么用、大数据怎么分析这些方面入手,从企业到行业到国家乃至到国际。同时也要趋利避害,既要看到它发展有利的一面,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不被攻击、不被篡改,如何保护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这些方面都还需要研究,趋利避害,为发展做一个更好的谋划。
记者:应该说,现在互联网跟工业的融合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苗圩: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采购环节,如B2C和B2B,以后在制造环节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会给现有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或者革命性的变化。
比如说,现在制造大规模消费类的产品,一定是集约制造,这是最经济最合理的,但问题是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不够。现在通常是一个企业大批量制造出产品,发送到各地,通过分销的环节到达用户的手中。将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设计师,你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可以通过网上采购过来,自己也可以把它生产出来。这是最好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
众所周知,个性化的定制是附加值最高的。西装成批生产出来的并不很值钱。如果按着量体裁衣做出来的衣服,一定比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更值钱。
记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了关于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在双引擎的表述中,一方面是传统的引擎,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引擎;另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您怎么看待新引擎产生的驱动力?
苗圩:过去我们通常重视第一个引擎,就是公共服务类产品的发展,不够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用的发挥。比如说,我们的发展主要着眼于一些大企业、规格化产品。比如鼓励研发的政策最终可能大部分落到大企业、大院所。其实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有天然、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不要看企业小,创业者只要创办这个企业,就一定想让它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定是这样。我们再看看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成果,当然有一些是大企业自己投入和研发产生出来的,但是大量的还是购买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研发成果为己所用。
最典型的是美国的硅谷。它们有些是自己研发产品,自己做企业,一步步由小变大做起来比如惠普、谷歌等公司。也有很多公司认为没必要自己从头做到尾,我只要把构想变成分阶段的产品或可以工业化的产品,可以把技术成果卖出去,换一笔钱再在这个领域研发新的成果。反过来,大公司也不是事无巨细包打天下,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很多的科研成果都是到市场上去发现,买过来继续做下去。
所以李克强总理提的第二个引擎我们要高度重视。去年我们通过政府改革,特别是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实缴制变成了认缴制,把很多前置性审批变成了后置,带来了很多创业冲动,新增了大量的创业企业。对这些企业我们要更好地呵护,要使它们能生得下来,能长得大,能够发展得好。这些企业发展得好了,中国经济肯定就好了。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些小微企业、初创的企业。它们每家都有很好的创意,每人都有很好的愿景。要注意保护好发挥好它们的积极性,那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将是无限的。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