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机器人从蓝海竞向红海 行业问题是绕不去的坎(2)

  • 来源:OFweek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5-06-29

更多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杂”象主要表现在软件标准杂、通讯标准杂和行业标准杂。

各个机器人厂家之间的产品不兼容,这一方面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为消费者在选用机器人产品的时候造成了困扰。

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要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链条,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产业标准体系。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但产学研各自为战,无统一标准,很难使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形成有序和细化的产业链。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是沿用1996年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国内也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质量检定的检测机构。因此,标准体系的缺失,将成为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现在国家发改委已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个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成之后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工作建设和产品质量,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国产机器人在与外来机器人品牌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资质弱势,品牌弱势和资金链弱势。

国产机器人企业大部分起步都比较晚,而外国机器人公司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布局多年,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造成了很多企业在采购机器人时完全不考虑国产机器人,即便国产机器人拥有很高的性价比。国产机器人没有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竞争中陷于被动。同时,中国的机器人厂家往往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成立时间短和工程师的数量少,资质较弱,往往在客户筛选机器人服务提供商之时被拒之门外。

在资金链方面,因为机器人是一个高技术的产业,前期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很多机器人企业由于在前期资金的储备不够充足,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夭折。

与国产机器人企业不同,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时候,是以“航母战斗群”的形式进行,产业链比较全,整体竞争力较强。

总体来看,这四大痛点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亟须突围的方向。如果国产机器人可以克服这几大行业问题就可以走出去与外来品牌竞争,争取更加广阔的市场。反之则会陷入内斗的死循环中,不断地挤压机器人产品原本狭小的利润空间,自伤元气,把原本是“蓝海”的机器人市场竞成“红海”。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亟须国内企业齐心协力,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而第16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是一个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业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行业人士都可以借此了解国内机器人产业取得的最新成绩,同时企业之间也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一个中国机器人产业大而强的全新局面。只有中国企业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才能让中国机器人市场真正成为国际高端机器人制造的新市场。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5-06/n54140.shtml
本文标签: 机器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