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4.0,讲的最多就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信手拈来的一个词语,我们都能够谈出许多信息。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去问,这个政策究竟是为谁而定?也就是这篇文章最初的初衷是什么?相信大多数读者的答案会是——中国制造业行业。
制造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细化,那么这个政策是针对制造业行业的谁而定的?答案是:中国的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存在就像繁星一样,分布在全国各地。似乎它们像一盘散沙,但似乎没有它们又不行。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中小企业的散落存在,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规模性的产业规模,没有形成“合力”。
回归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字眼中来,更多的是站在中小企业的角度上而撰写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其中大企业的重要性。只是这些中小企业由于其数量之多,遍布之广,重要地位不容小觑。今天我们就抛开大企业,来解读一下该政策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倾斜之处。
政策信息一: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政策信息二:
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利用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政策信息三: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
很明显,在对于工业4.0的解释中,作为智能制造中的“智能生产”环节,智能生产将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这一点和政策信息一的初衷都是一样的,对于中小企业的地位,两者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在政策信息二当中,发展专业化“小巨人”企业成为关键点。也就是说国家将会从规模上,大力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抱团发力”,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地域集群。国家希望通过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在政策信息三当中,国家则从主要“资金链”上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主要瓶颈的资金链如果能够打通,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的“搅活”!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