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得益于在制造业的强大优势,德国的表现非常稳健白如。这让全球都意识到,工业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同时,德国的经验也告诉中国:继续全力发展工业,推动工业化的转型升级,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战略虽有不同,路径也不尽相似,但方向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其实是殊途同归。在制造业及研发领域拥有比较优势的德国,其推动“工业4.0”过程中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在“工业4.0”方面开展合作。这是中德未来经济合作的新方向,也给德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次中德两国就工业4.0签署合作纲要,对中国来说正当其时。因为工业4.0要求的是互联网新技术向产业领域渗透,正可以极大促进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对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两国在制造业方而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合作。如今,全球化水银泻地般的发展,无疑为两国创造了巨大的互利合作空间。
在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之时,中国正全力走在从“制造”向“智造”迈进的路上。与德国在工业4.0战略上的合作,将为中国引进更多高精尖技术,极大提升制造业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早日接近国际标准,并将给中国科技企业带来在诸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众多发展机遇。可以说,工业4.0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巨大契机。
“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德国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对中德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一言以蔽之。对于中国而言,德国工业4.0更多的是机遇。在这场德美两国发起的有关新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中国也不例外。
未来究竟哪个国家能领跑工业4.0?
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还是中国,在这场有关新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中,各个国家都争相发展,各显神通。德国首先提出,其他国家相继跟进。但是德国尽管在硬件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软件方面却还是存在不足。
要实现这一战略,德国显然面临着诸多障碍,如信息技术的安全漏洞、标准化和专业化人才的匾乏、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相关费用过高,等等。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解决众多国际标准问题—这也是其仍需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试想,如果有一天“德国标准”成了世界通行的准则,那么对德国来说,之前付出的这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
美国方面,在软性力量方面确实拥有着雄厚的基础,但是却在硬件方面需要提高。而德国正好相反。其实说到工业4.0的大战之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美德两国的标准之争。其他国家如日本,中国等等,还是和这些工业大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