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智能制造加速改变三大行业流水线 个性化定制成突破口(3)

  • 来源:证券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6-01-05

更多

 

各类企业密集布局合纵连横

当下,“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在中国催生一场以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为核心“新工业革命”,从而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型。生产设备制造商、制造类企业、服务提供商和政府组成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联合创新。定制化成为这一轮创新中的重要产物。

记者曾在长虹子公司华意新建的厂房中看到,机器在快速运作,工人已缩减到仅有几个,他们大多在流水线上观察、操作电脑和维护仪器。机械手挥动着,有序地进行着运转。

在长虹模具公司塑料四厂。厂房中机器轰鸣,也是鲜有人影。长虹内部人士介绍,现在工厂已经根据家电制造特性专门研发出智能制造执行系统。通过这一系统,长虹制造设备可以实现在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也可进行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这一模式可以让长虹在电视、空调、冰箱等系列智能家电产品的市场进行充分满足的同时,进行定制化制造,建立可以支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制造系统。

在中国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中,不仅是长虹,海尔也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探索互联工厂。目前,海尔已在四大产业建成工业4.0示范工厂,其目标是让用户过海尔的移动终端随时可以定制他的产品。

“互联网时代下的需求更个性化和多样化,模式更趋向于定制化,倒逼供应链和制造保持更高效。企业需要打造柔性制造的工厂和供应链,以灵活多变方式和各种技术为已所用,并进行创新,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业内人士认为。

与此同时,制造业巨头在加速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行业合作。传统制造企业快速深化互联网应用,实现产品的革新与业务的转型。

仅仅在近一年间,小米入股美的布局智能家居产业链;魅族牵手海尔构建智能家居生态圈;阿里入股海尔物流;上汽与阿里共同进军互联网汽车;TCL与乐视瞄准智能家居和谋全球布局,家电和互联网巨头开始从竞争走向高速融合。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表示:“目前长虹、海尔等制造业巨头在智能制造的定制化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可见,推行智能制造要注意,一方面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结合,整理出完整的制造业信息系统框架;另一方面要站在消费者角度,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作为智能制造的最高标准,实现大规模个人化需求定制的全新产品生命周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

个性化定制成制造业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透明的信息,互联网大肆发展,让产能过剩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据统计,包括纺织业、钢铁业在内的我国24个行业中,已有二十多个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国家也将对智能制造产业的推进提上日程。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方面的“互联网+”重点行动。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方面,提出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今年9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进入该名单,其涉及了38个行业、21个地区。

近日,国家工信部再发布期限三年的“互联网+”落地计划,这个方案的实施周期是2016年至2018年,其目标是建立并完善一个基于“互联网+制造”的生态体系。对今年7月的“互联网+”指导意见在制造业进行落实。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各大会议更是在近期密集召开。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成为众多制造企业开始将智能制造落地的首选。

贺在华认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定制化的落地仍有一些难点。“一方面我国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还有待提高,制造生产工艺水平也需要加强,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对市场需求不够敏感,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寻找用户痛点,难以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此外,我国智能制造基础较为薄弱,还需进一步巩固发展。”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6-01/n54637.shtml
本文标签: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