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智能制造不等于“机器换人”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6-03-07

更多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乃至试错。一些地方大跃进式地推进机器换人,认为那就是智能制造,这是一种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对于智能制造,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在提案中提出了她的观点。

她表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今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但智能制造不等同于简单的“机器换人”。

她认为,首先,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制造并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机交互技术就是工人与机器实现协同生产。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简单、繁重、危险工序中的人工;服务机器人可在居家养老、医疗康复等领域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等难题。总的来说,目前,智能制造或机器人并未对社会就业率带来较大影响。其次,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自身发展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也催生新产业生态,吸纳大量劳动力。

她强调,要更好地发展智能制造业,就要正确认识智能制造的深刻内涵。任何新技术、新产业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要特别注意对前瞻性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探讨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制造业发展的深刻影响,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避免战略理解片面化、战略实施简单化。要分业施策,优化产业规划布局。下大力气突破材料、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等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针对不同产业环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打造制造业强国要标准先行。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制造业团体标准制定、推广力度,形成以标准带产业、产业促标准的良好发展格局。要加强智能制造人才体系建设。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库,健全一线科研、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推进分类侧重培养,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等方面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6-03/n54848.shtml
本文标签: 智能制造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