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方面。2015年,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并网手续、及时转付补贴资金,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分布式光伏并网户数快速增长,新增15691户、208万千瓦,累计并网22627户、同比增长226%,累计并网容量473万千瓦、同比增长78%。积极支持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底,具备并网条件的3.77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及时并网,覆盖300余个村。加快县域电网建设和改造,2015年光伏扶贫配套电网工程投资1.52亿元。积极支持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满足新增分布式光伏75万千瓦并网需求。积极做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型分布式光伏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工作。
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2015年,投入新能源技术研发3.01亿元,同比增长5.5%。开展71项课题研发,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推进示范工程建设。2015年国家风光储输示范二期工程投运风电35万千瓦、光伏发电6万千瓦;建成投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真双极接线的厦门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为大规模新能源送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继续推动新能源标准体系建设。2015年,新增修订新能源相关企业标准4项,参与编制完成行业标准9项、国家标准7项,主导编制完成国际标准1项。加强国际合作。2015年,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美国阿贡实验室、伯明翰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全球能源互联网和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多家国际气象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实时四维同化数值模拟技术,提升新能源发电预测预报水平。
三、目前新能源发展制约瓶颈及对策
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弃风弃光现象,根本原因是新能源开发与市场不匹配、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电源结构不合理、政策机制不健全。
新能源开发与市场不匹配,部分地区消纳空间不足。我国新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三北”地区负荷需求小,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容量有限。加之近年来,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持续快速增长,总体呈现电力供大于求局面。目前,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最高用电负荷和总装机的比例分别为21%、11%,而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远高于全国水平,蒙东新能源装机占最高用电负荷和总装机的比例分别为171%、35%,甘肃新能源装机占最高用电负荷和总装机的比例分别为143%、40%。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难以实现在更大范围消纳新能源。现有输送新能源的通道能力只有1400万千瓦,占新能源装机比重不足10%。“三北”地区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目前仅建成了±800千伏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2015年5月核准开工,计划2017年投产,比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滞后2~3年。
电源结构不合理,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三北”地区火电占比达到70%,而抽蓄、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4%,东北仅为1.5%。东北地区火电机组中,供热机组占比高,吉林供热机组比例达到78%,冬季采暖季,保供热和新能源消纳的矛盾非常突出。据统计,2015年67%的弃风发生在供暖期,低谷弃风电量又占总弃风的80%。
政策机制不健全,影响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我国电力长期以来按省域平衡,跨省跨区输送需要国家层面规划明确。大型水电基地一般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外送方向和消纳份额,保障了电能的消纳,但目前我国缺乏针对大型新能源基地消纳送出的规划,也尚未建立促进跨省跨区消纳新能源的市场化机制。在目前用电需求不足,装机过剩的情况下,各省消纳外省新能源的意愿不强。
针对目前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制约,亟需进一步加快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一是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同步规划新能源基地开发和配套电网工程,落实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方案,抓紧建设一批条件成熟、新能源基地送出需求十分迫切的跨区输电通道。二是加强统筹规划。统筹资源与市场、电源与电网,改变目前各类电源分别开展专项规划的做法,实现电力系统整体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安排新能源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建立有利于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的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