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大数据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产品创值提高企业竞争(2)

  • 来源:中国测控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6-03-31

更多

同时,作为唯一赞助此次沙龙的企业代表,来自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行业市场经理崔鹏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工业数据质量,应先关注数据如何产生的,他讲到NI目前是唯一一家提供数据采集与在线监测智能系统的供应商,已经率先与思科、IBM、GE等国际领导厂商共同合作,目前正和工信部确定的部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进行合作,来推动更多智能制造项目落地。他还认为由于工业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均为模拟数据,如何快速的将各类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成有价值的数字数据并实时传送至云端进行数据分析创造,是工业大数据的关键基础。工业大数据应该有数据采集平台,去帮助实现广泛的智能感知。通过一个灵活的平台去实现生产过程中不同设备、不同信息信号的数据采集。为此NI还专门推出了ComPACtDAQ、PXI、CompactRIO和WSN等产品用于模拟物联网/M2M网关,以采集、汇总和数字化模拟数据。此外,NI还推出了InsightCM Enterprise套件,提供了基础设施/云层的数据管理和传输、数据分析和系统管理软件,以便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崔鹏表示工业大数据的未来是从智能终端设备到企业系统。 NI通过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化系统设计方法,以快速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分布式监控与工业大数据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工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和信息挖掘。

三一18号车间 打造“智”造工厂样板

中国《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了“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领域,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未来,通过底层设备的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可视化展现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的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建设成智能生产的智能工厂将是中国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及落脚点。本次沙龙活动记者有幸随行参观了堪称业内 “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的三一18号车间。

在这里,厂房更像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加上传统的操作工具、大型生产设备的智慧体,每一次生产过程、每一次质量检测、每一个工人劳动量都记录在案。装配区、高精机加区、结构件区、立库区等几大主要功能区域都是智能化、数字化模式的产物。三一高级副总裁贺东东介绍到三一积极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在生产车间导入自动化制造模式,优化运行系统,提升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很好的应对了工程机械企业多品种、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迫使工程机械产品车间生产从传统的离散制造型向混流装配型转变。通过智能化生产改造18号车间创造了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的“三一速度”,而之后建立的临港产业园,更是创造了5分钟下线一台挖机的速度。

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的到来,将是一种思维变革,改变以前以要素竞争为主的工业生产模式,进入到数据和创新竞争为主的4.0时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企业提升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工业转型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IMS研究中心主任李杰认为“必须要了解到顾客还没讲出来的问题,顾客讲出来的都不叫问题”, 工业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减少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挖掘用户不可见的需求。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6-03/n54974.shtml
本文标签: 工业   大数据   三一重工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