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突破“激光”壁垒的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6-04-26

更多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显示技术自1996年第一台DLP商用投影机问世,至今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应用于DLP拼接大屏幕也有10多年。伴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DLP拼接大屏幕的普及率也不断提升,已成为能源生产调度中心、交通调度指挥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高端监控应用领域的首选。

图1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光机

图1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光机 

光源作为DLP显示单元投影机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光源对于DLP的亮度、色彩、显示效果甚至后期维护成本也会差异明显。最早期的DLP显示单元采用UHP高压汞灯,导致功耗大、散热量高、寿命短,而且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亮度明显降低,致使用户必须以更换灯泡来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且单元箱体较大,安装、维护不便。随着LED光源的出现和应用,DLP显示单元在使用寿命上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同时在色彩、功耗等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改变,让DLP拼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的优势,但是亮度与光效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LED光源。使得DLP显示单元,始终无法突破短板,在拼接大屏幕应用市场上,受到了来自LCD和LED小间距的竞争。

图2台达激光投影机芯与其它光源相比,拥有超宽色域范围

图2台达激光投影机芯与其它光源相比,拥有超宽色域范围

革新永不止步,近年来“激光光源”成为DLP显示单元的新趋势,凭借着高亮度与兼顾色彩、寿命的优异表现,逐步有取代LED光源的势头。激光光源的优势在于亮度的显著提高,然而作为新技术,早期不够成熟的激光DLP产品不可避免的出现短板,如:存在色轮损耗,寿命仅有20000小时;亮度均匀性不够高,色域表现与LED光源和UHP光源相比不够完美等。

看好激光光源技术的前景,台达研发团队突破激光技术壁垒,推出了更加完美的方案——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采用纯激光光源技术,拥有高亮度、长寿命的优越性能,为指挥调度、能源监控等高端应用领域的用户带来了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新一代光源技术,大幅提升亮度与寿命

图3 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图3 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投影机芯采用了TI公司最新12°LVDS DMD DLP™显示芯片、极致色彩™(BrilliantColor™) 技术,以及运行速度更快的DDP4422 图像处理芯片,支持BrilliantColor™2第二代极致色彩调整技术,像素带宽从LED光源机芯的DDP3021芯片的175MHz提高到320MHz,处理速度显著提升,具备内置MCU(微控制单元)功能,可直接控制外围线路,显著增强对比度与精细像素表现,拥有更加生动清晰的动态画质。

在解决亮度均匀性及色域饱和度的问题上,台达激光投影机芯创新设计内置电子均匀度调整功能, 屏幕均匀度可达到业界领先的98%;同时设计内置亮度及颜色感应器, 可实时侦测控制光机亮度及色彩,有效改善单元之间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亮度及色彩漂移问题。搭配台达研发自制的荧光混色轮,色域色彩和色坐标可达到120%EBU(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欧洲广播联盟)以上的超宽色域范围,色彩表现远高于UHP光源, 可比拟LED光源的130% EBU,达到色彩真实还原。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6-05/n55204.shtml
本文标签: DLP   显示单元   台达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