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一位老员工与施耐德电气SSIC工厂的故事

  • 来源:中华工控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6-10-13

更多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专家,其接触器产品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高度集成、安全可靠、安装过程便捷、紧凑安装、品质卓越等的优势不断创立该领域的丰碑。今年6月,为庆祝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IC)成立20周年,施耐德电气举办 “第一次亲密‘接触’”征集活动,该活动吸引了78位参与者现身分享,20000多人持续关注、60000多次点赞互动。

20年间,SSIC为无数用户提供了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接触器产品。在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一位又一位拥有工匠精神的员工们为此不断努力创新、辛勤付出。

忆及最开始时候的情景,樊青的激动之情仍然溢于言表。

“1996年时,当得知自己所在的这家国有企业将要同一家世界500强业进行合资时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同时心中也怀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相信在这样的企业里,肯定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作为第一批加入SSIC的员工,转眼间,樊青已经与SSIC风雨同舟共行二十载。期间,樊青的职务也发生多次变化,从最初的生产一线员工,到自动化产线的生产线长,再到目前负责整个工厂生产团队的生产经理,每一个角色里面都有他的努力付出和卓越绩效,更有他伴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的见证。

图为樊工在产线上工作

图为樊工在产线上工作

与公司共成长

在加入SSIC的最初四年,樊青作为工厂的生产一线操作工,系统学习了焊接工艺。2000年,工厂首次从法国引进一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需要在工厂里挑选一些年纪较轻、又具备设备维护方面经验的员工,樊青凭借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和大量实践经验而入围其中。“我在这条自动化生产线上学了很多的东西,包括设备维护、质量管控、以及物料供应等方面的知识。”樊青回忆道。通过两年的磨练,2002年他被提拔为这条产线的生产线长,并担任这一职务直到2009年。

2009年樊青的职场生涯又迎来一个新的机遇,职务再上一个台阶。

“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生产经理的职位空了出来,公司当时的管理层觉得要给内部员工发展的机会,决定从工厂内部选拔,我有幸被提拔为生产经理。”樊青回顾说。彼时,SSIC上海工厂整个生产区域分为三大块,樊青与其他两位生产经理分别负责一个区域。再后来,工厂的全自动化、半自动化产线逐步推广,而施耐德电气向西部转移计划亦不断推进,部分生产职能和生产员工转移到武汉工厂,另外两位生产经理调整到施耐德电气的其他的职位,最后整个生产线团队全部划归樊青一个人管理。

樊青的职位升迁,背后离不开他的勤劳付出和一路成长,他在SSIC的经历体现着所有SSIC人的锐意进取精神。

时光匆匆过,回头看这20年间与工厂的一路成长,樊青不胜感慨。“一开始的起步阶段,公司还是面临一些困惑和困难,在最初的几年盈利状况不是很好,甚至是亏损的,但随着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不断磨合,以及市场开拓越来越好,公司逐步扭亏为盈,同时不断地引进新的产品和生产理念,最高峰时候我们实现了将近20亿的年产值。”樊青特别指出,像他这样从生产一线被提拔起来的优秀员工,在SSIC内部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谈及为何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樊青认为,在SSIC里面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是他一路坚持到现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图为樊工在产线上工作

他说,“公司给了我很多的帮助,通过企业的资助,我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让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生拥有了本科学士学位。”除此之外,樊青也得到了大量的企业内部培训,包括精益生产体系培训、工艺技术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和领导能力培训等。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6-10/n55376.shtml
本文标签: 施耐德电气   SSIC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